上海IPTV模式的OTT煩惱 陣痛在所難免
小紅的“左右互搏”
“從5月17日到現在,兩個多月的時間,我們已經發展了1萬多線小紅用戶。”6月份開始,部分區域申請安裝高清IPTV的上海市民發現,上海電信免費提供使用的機頂盒,是一款紅色的迷你互聯網機頂盒,安裝人員叫它“小紅”。
“小紅”系出名門,是百視通去年推出的互聯網智能機頂盒,面世時間早于小米和樂視的盒子,但699元的高售價,使其一直未能成為市場熱點。今年5月17日,上海電信和百視通正式聯手推廣小紅,用戶支付每月19元的高清IPTV月租費,便能拿到一個可以同時收看IPTV和互聯網電視的機頂盒。
“上海這種IPTV+OTT的模式,并不理想。”某位業內人士直言不諱。在他看來,IPTV和OTTTV不應該是彼此替代,而是一個提供基礎服務,另一個提供增值服務。比如基本收視功能和基礎服務,如直播、回看、普通片源,由IPTV承擔,而高清質量片源、更多增值服務等可以提升ARPU值的功能,轉由OTT承擔。
流媒體網CEO張彥翔也認為,IPTV應該謀求規模效益,OTT用于提升產品價值,但事實上,目前現存的模式中,雙手互搏的現象依然存在。
以視頻為例,原先在IPTV中需要支付費用才能收看的“首映專區”中的片源,在OTTTV中的“藍光高清頻道”,可以免費點播,而且片源質量并無太大偏差。據了解,目前上海IPTV每月的點播費用是百萬級,如果“小紅”用戶數增加,無疑會影響這部分收入。
新模式的煩惱
煩惱在于,新模式出現的問題目前還很難解決。上海電信一位人士坦言,理想狀態自然是同一片源在兩個界面中均屬收費內容,但到底OTTTV中的內容收不收費,他們并無太大掌控能力。盡管與百視通合作多年,但百視通上海駐地公司與互聯網電視業務分屬不同部門,各自考核點不同,談判有難度。
對于IPTV仍然是主要收入來源的百視通,如何處理好內容資源在不同平臺上的關系,同樣至關重要。2012年百視通全年財報顯示,全年總營收約20.3億元,其中IPTV業務營收達14.18億元。但資本市場對于百視通的看好,在于其互聯網電視的前景。根據招商證券的分析,2013年,預測百視通智能機頂盒的出貨量是百萬級。
與小米、樂視走互聯網營銷道路不同,沒能成為“話題產品”的“小紅”,如果想短時間內迅速擴大規模,與運營商合作是必經之路,而IPTV與OTT的疊加模式成為必然。但從目前實際操作的情況看,這種新模式,尚在摸索階段。
有趣的是,中國聯通正在與樂視合作,在重慶、湖北等地,辦理聯通寬帶套餐,便可以送樂視C1S。
未來電視市場部負責人尤文奎認為,聯通的IPTV業務遠沒有電信成熟,因此直接選擇與互聯網企業合作是其方向,也許今年年底,中國聯通將徹底停掉IPTV,完全轉向OTT。
一個盒子的難題
對于消費者而言,無論是樂視、小米、小紅,還是電信運營商、阿里巴巴,誰來攻占客廳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,能否只要有一個盒子,便能將所有互聯網服務搬進客廳。而這應該也是IPTV+OTT的終極目標。
“電信運營商最有機會。”張彥翔認為,利用網絡優勢,運營商完全可以發揮自己的平臺價值,為更多的視頻服務商和APP提供服務。上海正在試放號的另一款智能機頂盒“魔盒”,也許正在驗證這種可能。這款機頂盒由天翼視訊與華數合作開發,同樣分為IPTV與OTTTV兩部分,只不過后者服務由華數和天翼視訊提供。與“小紅”不同,“魔盒”中的“數字院線”,是收費內容。
然而,現實很骨感。尤文奎一語點中死穴:“根據廣電總局規定,一個盒子只能和一個牌照方合作。”也就是說,即便電信自己開發機頂盒,也只能選擇一家互聯網視頻服務商。在內容資源相對被壟斷的前提下,電信運營商很難利用各家牌照方間的博弈,獲得主動權。
另一個現實是成本,“今明兩年,電信運營商的投資重點一定是4G,IPTV和OTT能夠分到的投資成本,從目前來看,很少。這直接限制了我們可騰挪的空間。”上述電信人士很無奈地表示
- 上一篇:網絡視頻:重構還是顛覆電視臺? 2013/8/6
- 下一篇:DishHD歐美直播衛星平臺介紹 2013/8/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