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IPTV看數字電視網絡的發展
伴隨著數字電視的轟轟烈烈,IPTV在近幾年成為電信和廣電行業最熱門的話題。電信、廣電業內的專家學者、運營商,生產廠家和最終用戶,更是以各自的方式,高度關注著IPTV的發展。通過對照IPTV和數字電視的發展,本文將探討有線運營商在網絡設計和前端建設方面的新思路新技術。
IPTV和DTV(數字電視)
本文無意探討IPTV和DTV深層的技術及定義等問題,只是從認識的角度,來分析一下這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事物。
首先,IPTV的強調的重點是“TV”,即電視服務,其實質是IP互聯網技術的一個增值應用和業務。這一點,從歷年的“互聯網增值業務”的研討會標題及可看出。如《互聯網增值業務—IPTV專題報告2005》。2月份召開的‘2006 IPTV 發展論壇’,把IPTV稱作是互聯網多媒體服務業務的一種具體表現和延伸。IPTV業務是實時、交互、多種媒體形式的信息通信方式的一個代表。
IPTV,簡單地講,是借IP技術傳播視頻內容到傳統的視頻顯示器—電視機 (TV)上的一項業務。那么,它的著眼點就是電視(TV)服務。技術手段就是借助IP傳輸電視節目到終端(而不是傳統電視采用的模擬技術,或者是數字電視采用的QAM技術)。接收終端還是電視機。
目前,電信運營商確實是IPTV的主要鼓吹者和實踐者。電信運營商憑借互聯網業務提供商(ISP)的優勢,和相對廣泛的寬帶接入的優勢,利用IPTV模式,把互動的,視頻內容—電視節目,推送到最終用戶的電視接收終端上,也進入了廣電的傳統服務領域。
IPTV背后的技術是IP互聯網技術。由于IP技術的先天雙向性,IPTV業務非常容易做到互動和個性化。
此外,IPTV背后的互聯網擁有的更多非電視節目內容,也構成了IPTV的一個潛在的優勢。如游戲,相冊業務,可視電話等。
IPTV的IP接入寬帶要足夠寬。電信運營商的主要寬帶接入方式是ADSL。我們知道,ADSL接入帶寬并不充分,IPTV的圖像質量差強人意,這構成了IPTV的一個瓶頸。
當然,IPTV的接入方式是多種多樣的,如以太網接入,CM接入也是可以的。
DTV(數字電視)強調的的重點是“D”,即數字化。數字電視是廣播電視領域的一項新技術。它的著眼點是:增加同等傳輸帶寬下的節目頻道數;改善傳輸性能;做到用戶可尋址,提升個性化;傳送高清電視等。手段是數字化節目源、節目處理、節目傳輸、節目接收等;增加條件接入管理。接收終端也是電視機。
數字電視技術,依賴的接入網是HFC。廣電運營商就成為數字電視的主導者。HFC網絡就是為傳送電視而生。數字電視技術可提升電視圖像質量,更可方便地傳送高清電視。
數字電視技術對傳送節目頻道數的擴充,可以說從根本上解決了最終用戶接入的帶寬限制,為用戶個性化服務打好了堅實的基礎。
數字電視技術本身有互動性不足的弱點。首先雙向網絡建設發展不充分,DVB-C本身沒有雙向的要求,需其他的雙向系統的配合。
那么,數字電視支撐的業務有:
--高質量電視畫面;
--節目的多樣化,用戶更多的選擇;
--用戶節目包訂制服務;
--數據信息廣播;
--高清電視;
。。。
如果HFC網絡雙向改造完成,并有CMTS/CM系統的建立,則,數字電視技術也可支持互動性業務。如:
節目點播;
VOD;
多種可視信息查詢、訂制,游戲,可視電話等。
最終,數字電視技術可支持完善的智能家庭終端,為信息化家庭終端鋪平道路。
用戶電視服務消費分析
我們來看電視用戶要看什么樣的電視?首先,所有的用戶都希望看到質量越來越高的電視畫面。那么數字化標清電視和數字化高清電視正好滿足了這個需求。這部分用戶占總用戶的90%以上,其消費能力在20~30元/月。
其次,對中高端用戶,對廣播電視的收看,有時間上和內容上的個性化要求。比如,用戶的對特定節目的收看時間趕不上播出時間,則希望能在自己方便的時候重看等。那么,運營商就需要大量的系統頻道,和豐富多樣的內容來滿足用戶這方面的要求。這部分用戶占用戶總數的20%~30%,消費能力在60元/月左右)
對高端用戶,它可能還希望的內容如: 上網;互動游戲;生活資訊搜索;視頻短信;可視電話等豐富的互動資訊。這部分用戶占用戶總數的10%左右,消費能力在100元/月左右。
對照電視消費市場,再來看IPTV和DTV。IPTV和數字電視業務,在相同的市場上競技。并且各有特點。DTV和IPTV的客戶市場,在高端的互動個性化電視服務市場方面是相同的,或者說二者是競爭的。
不同的運營商,基于自己的網絡,客戶,運營等特點,可能有不同的選擇。對于廣電運營商而言,可能開展數字電視業務優勢更多一點。主要是廣電運營商擁有普遍覆蓋的HFC接入網絡,城域骨干網和雙向HFC接入網也進行到相當的程度。部分城市還建有以太網接入的部分。所以廣電運營商利用數字電視技術提供用戶高質量圖像方面,有無可比擬的優勢。同時,由于HFC的接入帶寬優勢,雙向互動業務的開展也有了一個很好的基礎。因此,廣電運營商要發揮自己所長,下決心做好數字電視的建設和發展,提供高質量的普遍服務(標清電視/高清電視)給最終用戶。同時,廣電運營商要做足互動電視的功課,以補己之短。
建設數字化有線電視綜合業務網絡的新技術
互動電視服務的互動性可能涉及到幾個方面,互動內容的建設,數字電視前端功能,城域骨干網結構,接入網改造,用戶家庭終端。本文就廣電運營商的網絡結構,數字電視前端功能,網絡邊緣設備等方面的新技術做一點分析介紹,看如何來更好地支持互動業務。同時,也會考慮到傳送互動內容到PC終端的一些新技術。當然,接入網的雙向改造是開展一切互動業務的前提。
1. 城域骨干網的架構—接入邊緣化
從典型的互動業務,VOD和CM上網數據業務,分前端越靠近用戶,也即接入點約靠近邊緣,越有利于下行帶寬的利用和上行信道性能及用戶覆蓋。參見下圖。
圖1: 有線電視綜合業務前端及多業務的邊緣接入
在上述方案中,模擬電視和數字電視廣播都通過模擬光纖骨干網分發下去。模擬電視逐步轉換為數字電視。
接入邊緣化后,分前端的規模,綜合各業務的接入率,分前端設備常規容量,典型的服務水準等確定。下面的一些參數可以參考:
A. 以不超過2000戶為一個服務組(4個廣節點);
B. 一個服務組回傳到一個CMTS的上行口;
C. 分前端規模在2萬戶左右;
D. 雙向用戶接入率(CM)第一期按10%考慮;
E. VOD用戶占雙向用戶的10%。
2. 城域骨干網的融合—深度數字化
目前,國內廣電網絡的建設進度參差不齊。有的地方已建成A平臺,B平臺;有的地方B平臺沒有建立,A平臺也沒有建立骨干環網。對于A平臺環網環沒有建立的廣電網絡,可以直接建立B平臺,把數字電視節目也通過B平臺傳送,省卻了A平臺建立的費用。
IP技術是三網融合的最佳手段。無論是廣電的三網融合,或者電信的三網融合,都是借助IP手段來完成。具體地講,電信的方案是:話音+數據(ADSL)+IPTV;廣電的方案是數字電視 + 數據(CM) + VoIP。因此,支持IP技術的城域骨干網,就成了是必然的發展方向。換句話說,從三網融合的角度看,數字電視或IPTV在骨干網傳輸上的沒有實質區別,所不同的只是接入網的不同。
圖2: 有線電視綜合業務骨干網的融合
在融合的IP骨干網的支持下,VOD系統可通過IP骨干網組成分布式內容網絡,在邊緣進行分發;數據業務從各個邊緣接入點(分前端)通過IP網匯集到互聯網上;數字電視也可播發到邊緣接入點,通過邊緣QAM設備送達用戶。不同分前端之間的頻率再利用,可有效地成倍地提高接入網的帶寬。
3. 邊緣設備之一:高密度邊緣QAM調制器
高密度邊緣QAM調制器主要是服務于VOD的QAM傳送。由于用戶并發流的特點,VOD服務器都以千兆的數率(GbE)下發。一個GbE可同時下發200+個用戶并發流,需要20個邊緣QAM設備支持到用戶的分發。
基本功能要求是:GbE信號輸入;大于20個QAM調制輸出;n+1冗余;遠程登陸管理;針對視頻傳輸的去毛刺(de-jitter)功能。
4. 邊緣設備之二:模塊化CMTS
CMTS/CM技術是在雙向有線同軸網絡上開展IP業務的技術手段。可以開展PC上網以及互聯網的各種應用。對于視頻流媒體到PC的應用也是互聯網的一大應用。
普通的CMTS上下行端口比例為4:1(典型值)。在實際應用中,僅開展上網等常規互聯網業務時,一個下行可支持1000個左右的CM用戶。在開展照片下載、視頻流媒體業務,或者把電視節目送到PC上的業務時,CM的下行帶寬要求就會很高。提高下行帶寬的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增加下行信道,比如把CMTS的上下行端口的比例提高到4:4,則問題會有極大的改善。M-CMTS應用而生。
圖3:M-CMTS方案
5. 基于CMTS的流媒體應用—PCMM
圖4:PCMM解決方案
在CMTS環境下開展有服務質量要求的業務時,如視頻流媒體業務,動態地分配帶寬給用戶的應用,是既能保證服務質量,又能有效利用上下行帶寬的手段。PCMM(PacketCable Multi-Media)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標準。他要求CMTS支持相應的標準,并要有政策服務器的支持。一個典型的應用是:當CM用戶在欣賞流媒體電影時,系統就為他提供所需的下行帶寬(比如2Mbps),而在瀏覽網頁時,系統只要提供512K或更少就可以啦。
6. 數字電視前端新技術
MPEG over IP
在上述介紹的深度數字化方案中,對數字電視前端設備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。首先,數字電視前端如直接輸出IP信號到骨干網,就可減少轉換的成本和麻煩;其次,信源節目的采集后,要存儲到服務器中供電播或重播使用。節目采集的輸出以IP的方式是最直接的。因此,在數字電視前端設備中構建MPEG over IP(基于IP的MPEG)的結構,就是必然的方向。
采用MPEG over IP后,借助IP的技術,可以很靈活地做到節目的備份交換,節目的多路輸出,IP傳輸,與節目采集服務器、條件接入系統、數據服務器、EPG、NVOD等的接口也更為方便等(均采用IP接口)。
集成式運營級平臺
在數字電視時代,廣電運營商不再是簡單的提供公共免費服務的單位。消費者對付費節目以及互動電視的使用,對服務水平的要求隨收費水平的提高也相應提高了。運營商需要采用運營級平臺來保證服務水平。
集成式運營平臺,可帶來如下一些好處:
1. 克服分離式搭積木式平臺的復線復雜,維護難的缺點;
2. 克服頻道分割造成的系統僵化的缺點,頻道資源共享;
3. 操作簡單;
4. 重新編排頻道節目,無需中斷其他節目,無需改動硬件連接;
5. 方便地增減節目,增加新業務;
6. 容易實現冗余備份,節目備份;
7. 網管相對統一;
傳統系統在業務擴展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增加接口或轉換設備,而且往往是第三方設備。造成設備管理的混亂和復雜。網管統一帶來運營的成本的下降和運營的安全。
8. 節約機房空間。
碼流重組優化(Grooming)
圖5:標清及高清電視的碼率修整
電視節目數字化后經過MPEG-2編碼,已大大地壓縮了信源帶寬。在傳統的DVB數字前端系統中,一個QAM信道內最多安排6個數字節目流。如何進一步提高一個QAM信道的帶寬資源使用效率?由于實際圖像節目流的比特率是持續變化的(VBR),數字電視前端系統在碼流重組進行多路統計復用時,利用碼率修整(Rateshaping)技術調整MPEG視頻流的比特率,使得每個QAM內安排8~12套節目,從而提高頻道的使用率。此外,前端對每個節目都是直接處理變比特率信號,有效地克服了所謂的“碼流溢出”,極大地消除了圖像方塊效應,改善了圖像質量。
播出節目的采集
在數字電視前端內容建設時,要考慮到對節目觀看的時間偏移,這是數字電視個性化服務的一大方面。這就涉及到播出節目的采集-存儲-重播/點播。節目的采集由數字電視前端來完成。參見圖1。
總之,有線運營商擁有一塊很好的優質資源—HFC用戶接入網。業界提供了充分的、基于這一網絡的新技術。充分發掘和利用這一塊資源,抓住數字電視崛起的機遇,有線電視行業大有可為,前景無限。
- 上一篇:從安防大集成化看安防工程商的未來 2013/8/8
- 下一篇:DishHD歐美直播衛星平臺介紹 2013/8/6